当前位置: 首页 > 抒情散文诗 > 正文

诗人曹疏影《下山》诗作赏析

来源: 西北文学城 时间:2021-07-12

曹疏影(1979年——?),哈尔滨人,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、比较文学硕士。现旅居香港,为自由撰稿人。诗作结集为《拉线木偶》、《茱萸箱》、《金雪》,香港《明报》连载专栏《南辕北辙》,另写有童话集《和呼咪一起钓鱼》曾于上海《东方早报》连载、《苦菩湾故事》。在《北京青年周刊》连载专栏《廿九胃》。曾获2009年度刘丽安诗歌奖,主编《是她也是你和我——准来港女性访谈录》。    《下山》    我在一辆巴士上看见另一辆巴士载满长者    他们在一个中年女人的带领下拍手    很齐,不齐    他们边笑边往窗外看    在类似的事情上运用对照结构是可耻的    世界无所谓车窗,而我们都是它的挖掘者    一个生命的逝去    世界便借它划破的小伤口愈合    满载人的巴士为这一过程减速    类似的事物,还有无线电、叮当猫和碗    我惊觉这巴士内的勇猛    他们下山饮水    和携带着野果一样的确信    返回林中    【名作赏析】    此诗原载《诗林》2010年第3期。对照结构一般是由两个相对的两大板块构成的可以是人物、场区景对照,也可以事实对照,理论对照。这首诗从诗意上看可以分为五个层次进行分析。*一层次“我在一辆巴士上看见另一辆巴士载满长者,他们在一个中年女人带领下拍手,很齐。”这是一个场景,是展示在诗人眼里的一个场景,是一个可以拿来比照的画面。这样的画面设定为第二层次的画面展现作了铺陈。为什么一车的长者会跟随一个中年女人鼓掌呢?这里涉及到了个引导和鼓动的问题,是调动注意力集中的一个结果。如果没有这个中年女人的带领,即使鼓掌也是不齐的。可见人心归一是何等重要。    诗的第二层次“不齐。他们边笑边往窗外看“这是第二个可以对照的画面,同样是这些长者,只是在不同时段,表现出不同的反映。因为也许窗外的吸引力超过了国车内,窗外有更好吸引视线的事物,这些长者就地东张西望,看外面的风景,由于审美观的不同,他们会朝着不同的角度,在不同的时刻,看车外,所以整车人就会动作不一致,所以不齐。更何况没有那个中年女人的指挥,像这样两个画面比照的确是没有什么意义,也没有研究价值。而诗人用了“可耻”两个词,似乎言重了些。    诗的第三层次“世界无所谓车窗,而我们都是它的挖掘者。”世界不需要窗口,世界是开放自由的。因为有了车窗人们就有了约束,人们的视眼也有了限制。人呢都是很渺小的,很终都会被世界融入,葬送世界的是人,改造世界,建设世界的也是人。    诗的第四层次“一个生命的逝去,世界便借它划破的小伤口愈合,满载人的巴士为这一过程减速,类似的事物,还有无线电、叮当猫和碗”。人的生命对于整个大自然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。一个人离去犹如在世界这个皮肤上划开一个小小伤口而已。比如说发生交通事故是瞬间的事情,而满载的巴士为发生这一过程而不得不减速慢行,而类似的事物,也无法用相对照结构比照。比如无线电、叮当猫和碗。在这层次中诗人在诗中溶入了动漫、童话的元素。    诗的第五层次“我惊觉这巴士内勇猛,他们下山饮水又携带野果一样的确信,返回林中。”这层次诗人似乎向读者们交代了这辆大巴下山的原因,下山真的是为了饮水吗?真的为了证实某种事实吗?在这一层次诗人把巴士看作一种勇猛的动物,下山来猎取食物,然而满载而归返回森林。    诗人曹疏影的诗很难读懂,一首诗中跳跃式的画面几乎没有连环性的,而且画面之间的切换频繁,同时又融入了童话和动漫这些儿童元素,要弄懂一首诗所表现的主题极非易事。她的诗又是飘逸灵动的性的,思维没有定势,像一片飘浮的云,想在什么天空停留,就在那停留。这可能也是一种探寻,正如她自己的说的她理想中的诗歌是,语言探寻的可能性,想象力存在的可能性,同时存在。有时她又是一种童话里各种性质的极端衍进,有时又像海光一样映照,像海平线一样承接命运。

癫痫病注意什么
哈尔滨治癫痫花多少钱
痫病发作的急救措施

优秀美文摘抄

热门栏目